土人設計的主要從事城市規劃(國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旅游策劃及規劃),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設計施工一體化等,包括城市公園與綠地、居住社區、商業街區、旅游風景區、歷史自然保護區的規劃、設計及施工管理。土人設計將景觀與城市規劃設計視為“生存的藝術”,倡導“大腳革命”新美學,力求充分體現“天地-人-神”和諧的土人理念,實現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
從“生存的藝術”出發,響應時代對景觀設計學的訴求,肩負起保障人類健康安全、重建和諧的“天-地-人”關系的歷史責任,解決洪水控制和水資源管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文化遺產保護以及土地保護和管理等許多環境問題,將堅硬的混凝土從自然的皮膚上揭去,代之以生態廊道;恢復濕地,讓鄉土植物得以繁衍生息;重建文化歸屬感與精神聯系。土人設計在不斷開拓創新,土人設計的眾多景觀項目在國內外屢獲大獎,得到業界的廣泛認可和褒獎。
針對傳統規劃中以人口測算為基礎的空間規??刂?,依賴于道路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主導的城市空間形態布局,截然劃分生態保護區與城鄉發展區的主體功能區劃等規劃理念與規劃方法上的不足,土人設計提出了基于“反規劃”和生態安全格局的新型城市規劃設計方法。針對快速城市化過程中面臨的關鍵性生態問題,構建涵蓋多種生態保護目標和策略的生態安全格局,最大限度保護各種生態過程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營造優良的城市生態環境,為人們提供豐富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其中,“生態安全格局”一詞被作為國策最終寫入“十八大”工作報告。在此理論與方法的指導下,土人設計完成了一系列國土規劃、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鄉村規劃及旅游規劃項目,取得業界高度認可的同時,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延續“天地-人-神”的和諧土人設計理念,將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綠色建筑與當代設計美學理念結合在一起,使建筑在尊重場地與環境的前提下,探索與其功能相適應的、與自然統一和諧的低成本、綠色建筑空間與形態,是土人在建筑設計上所致力追求的目標。以土人對土地的一貫信仰,精心把握每一塊場地的場所精神,科學地確定合理的建筑選址,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生態的建筑空間與形式,體現建筑的時代特性,將土人在規劃、景觀、建筑與室內設計的綜合優勢與技能充分發揮,打造建筑景觀與室內設計一體化的建筑設計,創作出人與自然和諧的優秀建筑作品。土人設計完成的多個建筑榮獲世界建筑獎。
自2003年,俞孔堅、李迪華針對中國正面臨著的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洪澇災害,水生物棲息地喪失等多種水問題,提出“海綿”概念,并將其比喻為自然系統調節洪澇的能力,核心在于建立跨尺度的水生態基礎設施,以綜合解決中國城鄉突出的水問題。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土人設計展開了一系列的實踐項目,從天津橋園到上海世博后灘公園,從遷安三里河生態廊道到哈爾濱群力雨洪公園等 ,土人設計在建設“海綿城市”的探索和實踐中一直走在前列。土人不斷深化認知和提升技術,開創了可復制的、多尺度的、多地域的先進雨洪管理技術和低維護的新型的管理運營模式。